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宗论学

吴兢 吴兢〔唐代〕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君臣、父子相处之道及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并非空话。我回想年轻时的行事作为,深感十分不对。”

注释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
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大:非常。
朕:我。古代皇帝自称。
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
躬亲戎事:亲自参与战事。
不暇:没有空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通过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君臣对话,深刻阐述了治学与治国理政的辩证关系。太宗自述早年征战无暇读书、晚年使人诵读典籍的经历,展现帝王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还引用《尚书》“不学,墙面,莅事惟烦”的古训,强化劝学力度。最后的自我反思,既体现帝王以史为鉴的胸襟,又是对群臣勤学修身的鞭策。全篇以帝王视角重构治学意义,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彰显出当时重视文教的治国方略。

吴兢

吴兢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为一代诤臣。 13篇诗文  2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望

杜甫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独坐 一作:独上)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