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遣内人还后舟诗
萧纲〔南北朝〕
锦幔扶船列,兰桡拂浪浮。
去得犹文水,馀香尚满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锦制的帷幔沿着船边张设,精美的小船紧贴着水波漂浮。
离去的烛光仍在水面留下光影,人虽已走但余香依然弥漫小舟。
注释
列:排列,张设。
兰桡:对小船的美称,借指小船。
文水:波纹。指光影。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华丽的船只在水中航行的画面,锦幔装饰着船只,船桨轻轻拂动水面,船只在波浪中漂浮。船只已经离开,但留下的余香仍然充满此处。全诗通过描绘船只的华丽和航行的轻盈,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强调船只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深刻记忆。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280篇诗文 24条名句
咏内人昼眠诗
萧纲〔南北朝〕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王烈义行
《后汉书》〔南北朝〕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