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烛龙在天街上狂奔,可惜他的光芒救不了寒云下的人们。
阳货贪婪无德,可是仍然掌握过大弓宝玉;孔丘坚守底线,却还是在陈地饱受穷困。
孔子笔耕不辍,终于写成了春秋经;他就像乘着小木筏漂流于江海之上,不怕艰险的洪渊。
千万不要吃汨罗江上的鱼儿,它们肠子里都是屈原的血肉啊!
古往今来像孔子屈原这样才高德重的人却只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在这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贞洁贤良又怎样呢?德行败坏又怎样呢?到头来不过是一撮灰尘!
注释
烛龙:太阳。衢:大路。
阳货盗玉弓:阳货是鲁国权臣,趁新主年幼而发动政变,
《沈愤》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以烛龙奔天不照人间,暗喻世事无常、高处不胜寒;而后借阳货盗玉弓、孔子困陈蔡之间,反映世态炎凉与贤士困顿;再言孔子笔耕不辍完成《春秋》,后又欲乘桴浮海,展现其不屈与超脱;随后提到勿食汨罗鱼,暗指屈原忠魂不灭,表达了对忠臣的缅怀;最后以青天无路、黄泉无门,以及长夜漫漫、万物归一,传达出人生无常、万物平等的哲学观念,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