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郑燮〔清代〕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鲜鱼卖了二百文钱,买了米粮,停好了船,准备开始做饭。
可是拔来的芦苇却是湿的,难以点着,只能先暂且晒在种有垂杨的古岸边。
注释
籴粮:买米。
简析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点明渔人辛勤劳动后的收获;次句展现了渔人勤劳、自足的生活状态;三句说他为了生火做饭而拔取湿芦苇的情景,但湿苇难以点燃;末句是对前文“烧难着”解决之道的展现。此诗展现了渔家生活的日常与艰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朴素、自足的生活哲学。
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4篇诗文 135条名句
重山·晚过黄渡
朱祖谋〔清代〕
过客能言隔岁兵。连村遮戍垒,断人行。飞轮冲暝试春程。回风起,犹带战尘腥。
日落野烟生。荒萤三四点,淡于星。叫群创雁不成声。无人管,收汝泪纵横。
神骨鉴·骨之色与质
曾国藩〔清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