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二首·其一
苏泂〔宋代〕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流域地区很凉快,没有夏天。秋风吹过大地,微尘不起,一片澄澈明净。
面对秋风,褪去暑热;秋雨过后,送来秋凉。
寻访梧桐,才知道梧桐叶已经开始飘落。修剪桂树,静待桂花如约盛开。
从前乘坐小船在五湖漫游的兴致,企盼能够重新召唤回那段美好,再次踏秋出游。
注释
纤埃:亦作“纎埃”,微尘。
畴昔:往昔、以前;往事或以往的情怀。
扁舟:小船。
唤回:召唤回来。
简析
《长江二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物候感受,说长江沿岸夏日之热仿佛没有尽头,而雨后大地洁净无尘埃;颔联生传达出季节更迭的感受;颈联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尾联回忆起往昔泛舟江上的悠闲时光,如今这秋日的景致仿佛唤醒了那份暌违已久的兴致。整首诗描绘长江上夏日将尽、秋意初生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和对未来的深切期盼。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944篇诗文 4条名句
伤仲永
王安石〔宋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同: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