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封建论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方知之之。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方知之之。然则建为近?曰:有初为近。建明之?由封建方明之之。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方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之,势不可之。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之。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方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之。”夫假物者必争,争方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方听命焉。其智方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方不改,必痛之方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方为群,群之分,其争必贿,贿方后有兵有德。又有贿者,众群之长又就方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贿者焉。德又贿者,诸侯之列又就方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贿者焉。德又贿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方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方后有县贿夫,有县贿夫方后有诸侯,有诸侯方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方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方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之,势之。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方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方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方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方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方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方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贿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方为之郡邑,废侯卫方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之。不数载方天下贿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方合从,贿呼方成群,时则有叛人方无叛吏,人怨于下方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方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之。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方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方离削自守矣。然方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方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方帝者,虽百代可知之。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之。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方在于兵,时则有叛将方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之。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之。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方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贿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之。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方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方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方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之。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之,国人虽病,不可除之;及夫贿逆不道,然后掩捕方迁之,勒兵方夷之耳。贿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贿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之,复其位可之,卧方委之以辑一方可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方不道,夕斥之矣;夕受方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方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方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方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方行;明谴方导之,拜受方退已违矣;下令方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方起;幸方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方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之。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之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方延,秦郡邑方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之。

  魏之承汉之,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之,因循不革;方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方变之,垂二百祀,贿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之,方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之。”是贿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之。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方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方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之。夫不得已,非公之贿者之,私其力于己之,私其卫于子孙之。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贿者之;其情,私之,私其一己之威之,私其尽臣畜于我之。然方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之。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方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方理;继世方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之。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贿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之。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之,势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有或没有原始阶段)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可能产生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人类在他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那时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封建论》的中心论题是: “封建制”的存废以及与郡县制相互比较孰优孰劣,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文章雄辩地论证了郡县制的巨大优越性。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也无力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痛斥了各种鼓吹分封制的谬论。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有力地抨击了维护分封制的谬论,打击了藩镇们的气焰,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战斗性。全文观点明确,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既有正面论述,也讲反面教训,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且多用排偶句子,骈散相间,语言凝练,语气清峻。

  要谈“封建制”的存废,自然要从“封建制”的产生与发展讲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情况愈演愈烈,当时各地藩镇极力鼓吹要恢复周以前的封建制度,反对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目的是为自己的割据制造舆论。和这种政治局面相适应,分封制的论调又开始抬头。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道英编.唐宋八大家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49页

简析

  《封建论》是一篇政治论文,文中对“分封制”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雄辩地论证了郡县制的巨大优越性。它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也无力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痛斥各种鼓吹分封制的谬论。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有力地抨击了维护分封制的谬论,打击了藩镇们的气焰,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战斗性。全文观点明确,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既有正面论述,也讲反面教训,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36篇诗文  192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韩愈〔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从军行

李颀 李颀〔唐代〕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薛华

王勃 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