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学射
列子〔先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你射箭的技术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之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因此圣人不局限于察看事物存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察看所以存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注释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
简析
这篇短文以列子学射箭的故事为引,阐述了学习与实践中的道理。列子初射箭中靶心,却不明所以,被关尹子指出技术尚未成熟。经过三年的刻苦练习,列子终于明白了射箭的原理,得到了关尹子的肯定。他进一步指出,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射箭,也适用于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此文传达了学习与实践中的几个重要原则:一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直至真正掌握;三是要善于总结规律,将所学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同时,它也强调了深入探究事物内在原因的重要性,这是达到更高境界的关键。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0篇诗文 555条名句
少昊蓐收父子
佚名〔先秦〕
少昊有子曰该,为蓐收。《国语》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渤山,神蓐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山海经》
牛缺遇盗
《吕氏春秋》〔先秦〕
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於耦沙之中。盗求其橐中之载,则与之;求其车马,则与之;求其衣被,则与之。牛缺出而去,盗相谓曰:“此天下之显人也,今辱之如此,此必诉我於万乘之主。万乘之主必以国诛我,我必不生,不若相与追而杀之,以灭其迹。”於是相与趋之,行三十里,及而杀之。此以知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