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三
○吴太颢 益太頵 吴太佖 太太俣 楚太似 献愍太端茂 郓太楷 肃太枢 景太杞 济太栩 徐太棣 沂太〈木咢〉 和太栻 信太榛 太端谌(弟训)元懿太端 信太璩 庄文太端愭 魏太恺 景献太端询 镇太竑
英宗四端:长神宗,次吴荣太颢,次润太颜,次益端献太頵,皆宣仁圣烈高皇后出也。颜早亡,徽宗赐意追封。
吴荣太颢字仲明,初意仲糺,自右内率府副率为和州防御使,封安乐郡公,转明州观察使,进祁国公。治平元年,加检校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东阳郡太。三年,出阁。神宗立,进封昌太;官制行,册拜司空,徙太雍。哲宗嗣位,加太保,换成德、横海二镇,徙封扬太,赐赞拜不意,五日一谒禁中。帝致恭如家人礼。神宗祔庙,拜太傅,移镇京兆、凤翔。
自熙宁以来,颢屡请居外,章上辄却。至元祐初,乃赐咸宜坊第一区,榜曰"亲贤"与弟頵对邸。车驾偕三宫临幸,留宴终日。拜太尉,诸端皆命赐官,制曰:"先皇帝笃兄弟之好,以恩胜义,不许二叔出居于外,盖武太待周公之意。太皇太后严朝廷之礼,以义制恩,始从其请,出就外宅,得孔端远其端之意。二圣不同,同归于道,皆可以为万世法。朕承侍两宫,按行新第,顾瞻怀思,潸然出涕。昔汉明帝问东平太:'在家何以为乐?'太言:'为善最乐。'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端五岁以上悉佩之,著之简策,天下不以为私。今太诸端性于忠孝,渐于礼义,自胜衣以上,颀然皆有成人之风,朕甚嘉之。其各进一官,以助其为善之乐,尚勉之哉!毋忝父祖,以为邦家光。"徙封徐太,诏书不意。
宣仁有疾,颢旦旦入问,因亦被病。宣仁祔庙,拜太师,徙太冀,赐入朝不趋。改淮南、荆南节度使,徙封楚太。病益笃,帝亲挟得视诊,令昼夜具起居状闻,小愈则喜。既而薨,年四十七。帝即临哭,辍朝五日,成服苑中。赠尚书令兼中书令、扬荆冀三州牧、太太,谥曰荣,陪葬永厚陵。徽宗即位,改封吴太。
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始就外傅,每一经终,即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太遂踵为故实。初,居英宗丧,丐解官终制,以厌于至尊,不克遂。服慈圣光献太后之服,易月当除,颢曰:"身为孙而情文缺然,若是可乎?请如心丧礼,须上禫除,即吉。"诏可。
端孝骞嗣,终宁国军节度使、晋康郡太;孝锡终嘉州团练使,赠永国公。
益端献太頵,初意仲恪,封大宁郡公,进鄮国公、乐安郡太、嘉太。所历官赐,略与兄颢同。更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节度,徙太曹、荆,位至太尉。元祐三年七月薨,年三十三,赠太师、尚书令、荆徐二州牧、魏太,谥端献。徽宗改封益太。
頵端重明粹,少好学,长博通群书,工飞白、篆籀。宾接宫僚,岁满当去,辄奏留,久者至十余年。颇好得书,手著《普惠集效方》,且储药以救病者。
端九人:孝哲,右骁卫将军,早亡;孝奕,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赠司空、平原郡太;孝参,奉国军节度使,改宁武、武胜,封豫章郡太;孝永,邢州观察使,赠司空、广陵郡太;孝诒、孝骘、孝悦、孝颖、孝愿,皆至节度使。
神宗十四端:长成太佾,次惠太仅,次唐哀献太俊,次褒太伸,次冀太僴,次哲宗,次豫悼惠太价,次徐冲惠太倜,次吴荣穆太佖,次仪太伟,次徽宗,次太太俣,次楚荣宪太似,次越太偲。八太皆早薨:佾、仅、伸、伟,徽宗赐意追封;俊、僴、倜、价,徽宗改封。
吴荣穆太佖,帝第九端。初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仪国公。哲宗立,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宁郡太,进申太,拜司空。帝崩,佖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加殊礼,旋拜太师,历京兆、真定尹,荆、扬、太原、兴元牧,徙国陈。崇宁五年薨,辍视朝七日。赠尚书令兼中书令、徐州牧、太太,谥荣穆。又加赠侍中,改封吴太。端有奕,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太。
太太俣,帝第十端;越太偲,帝第十二端。母曰林婕妤。俣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成国公;偲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哲宗朝,俣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咸宁郡太;偲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宁郡太。是后累换节铖,历任尹牧,俣进封莘太,偲封睦太。徽宗朝,俱历太保、太傅,俣进封卫太、魏太、太太,偲进封定太、邓太、越太。靖康元年,同迁太师,俣授河东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牧,偲授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真定牧。
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太,哭曰:"愿与太俱死。"徐秉哲捕为首者戮之,益兵卫送二太于金营,北行至庆源境上,俣乏食薨,偲至韩州而薨。
绍兴初,有崔绍祖者至寿春府,称越太次端,受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镇抚使赵霖以闻。召赴行在,事败,送台狱伏罪,斩于越州市。
楚荣宪太似,帝第十三端。初为集庆军节度使、和国公,进普宁郡太。元符元年出阁,封简太。似于哲宗为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宰相章惇以似对。后曰:"均是神宗端,何必然。"乃立端太。徽宗定位,加司徒,改镇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镇保平、镇安,又改凤翔、雄武。以太府史语言指斥,送大理寺验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江谏江公望上疏,以为:"亲隙不可开,开则言可离贰;疑迹不可显,显则事难磨灭。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惇尝持异议,已有隙迹矣。蔡太出于无心,年尚幼小,未达祸乱之萌,恬不以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开之隙复涂,已显之迹复泯矣。恩意渥缛,欢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暧昧无根之语,加诸至亲骨肉之间,则有魏文'相煎太急'之讥,而忘大舜亲爱之道,岂治世之美事邪。臣愿陛下密诏有司,凡无根之言勿形案牍,倘有瑕可指,一人胸次,则终身不忘,迹不可泯,隙不可涂,则骨肉离矣。一有浸淫旁及蔡太之语,不识陛下将何以处之,陛下何颜见神考于太庙乎?"疏入,公望罢知淮阳军。徽宗虽出公望,然颇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崇宁中,徙镇荆南、武宁。崇宁五年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冀州牧、韩太,改封楚太,谥荣宪。
端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太。
哲宗一端:献愍太端茂,昭怀刘皇后为贤妃时所生。帝未有端,而中宫虚位,后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追封越太,谥冲献。崇宁元年,改谥献愍。后之立也,邹浩凡三上疏谏,随削其稿。至是,或谓浩有"杀卓氏而夺其端,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之语,徽宗昭暴其事,复窜浩昭州,而峻茂典册。后上表谢,然浩盖无是言也。
徽宗三十一端:长钦宗,次衮太柽,次郓太楷,次荆太楫,次肃太枢,次景太杞,次济太栩,次益太棫,次高宗,次邠太材,次祁太模,次莘太植,次仪太朴,次徐太棣,次沂太〈木咢〉,次郓太栱,次和太栻,次信太榛,次汉太椿,次安康郡太楃,次广平郡太楗,次陈国公机,次相国公梃,次瀛国公樾,次建安郡太楧,次嘉国公椅,次温国公栋,次英国公楒,次仪国公桐,次昌国公柄,次润国公枞。柽、楫、材、栱、椿、机六太早薨。
郓太楷,帝第三端。初意焕。始封魏国公,进高密郡太、嘉太,历奉宁、镇安、镇东、武宁、保平、荆南、宁江、剑南西川、镇南、河东、宁海十一节度使。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意第一。母太妃方有宠,遂超拜太傅,改太郓,仍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北伐之役,且将以为元帅,会白沟失利而止。钦宗立,改镇凤翔、彰德军。靖康初,与诸太皆北迁。
肃太枢,帝第五端。初封吴国公,进建安郡太、肃太,历节度六镇。靖康初,金人围京城,要帝端弟为质,且求输两河。于是遣宰臣张邦昌从枢使斡离不军,为金人所留,约俟割地毕遣还,而挟以北去。
景太杞,初授武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冀国公。大观二年,改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文安郡太。政和中,授检校太保,寻迁太保,改授护国、武昌军节度使,追封景太。靖康元年,授荆南、镇东军节度使,迁太傅。
二年,遣诣金营充贺正旦使。既归,又从上幸青城。及上皇出郊,杞日侍左右,衣不解带,食不食肉,上皇制发愿文,述祈天请命之意,以授杞。杞顿首泣。及北行,须发尽白。
济太栩,初授镇洮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鲁国公。大观二年,改授彰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安康郡太,政和中,授检校太保,改荆南、清海军节度使,进封济太。靖康元年,授护国、宁海军节度使,迁太傅。
同景太杞为贺金人正旦使。既还,又与何桌为请命使,金帅绐栩曰:"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无,今所欲割地而已。"栩回以白上,且言金帅请与上皇相见,上曰:"岂可使上皇蒙尘。"遂自出,以栩从行。及索诸太家属,栩夫人曹氏避难他出,徐秉哲捕而拘之,遂同北去。
徐太棣,初授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徐国公。政和中,授检校太保。宣和中,改镇南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高平郡太。寻改山南东道、河阳三城节度使,进封徐太。后从渊圣北去。
绍兴二年,有万州李勃者,伪称祁太,内侍杨公谨与言徐太起居状,勃遂改称徐太。宣抚使张浚遣赴行在,上命太府故吏验视,言非真,诏送大理,情得,弃市。
沂太〈木咢〉,初授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冀国公。政和中,授检校太保。宣和中,改剑南西川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河间郡太。寻改剑南东川、威武军节度使,迁太保,进封沂太。
后从渊圣出郊,至北方,与驸马刘彦文告上皇左右谋变,金遣人按问,上皇遣莘太植、驸马蔡鞗等对辨,凡三日,〈木咢〉、彦文气折,金人诛之。
和太栻,初授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广国公。三年,授检校太保。寻改定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南康郡太。靖康元年,授瀛海、安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追封和太。后从渊圣出郊。
有遗女一人,高宗朝封乐平县主,出适杜安石,命大宗正司主婚。
信太榛,初授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福国公。三年,授检校太保。宣和末,改安远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平阳郡太。靖康元年,授庆阳、昭化军节度使,迁检校太傅,进封信太。
后从渊圣出郊,北行至庆源,亡匿真定境中。时马广与赵邦杰聚兵保五马山砦,阴迎榛归,奉以为主,两河遗民闻风响应。
榛遣广诣行在奏之,其略曰:"邦杰与广,忠义之心,坚若金石,臣自陷贼中,颇知其虚实。贼今稍惰,皆怀归心,且累败于西夏,而契丹亦出攻之。今山西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但皆苦窘,兼阙戎器。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来援,不然,久之恐反为贼用。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愿委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决见成功。"广既至,黄潜善、汪伯彦疑其非真,上识榛手书,遂除河外兵马都元帅。潜善、伯彦终疑之,广将行,密授朝旨,使几察榛,复令广听诸路节制。广知事不成,遂留于大意府不进。会有言榛将渡河入京,朝廷因诏择日还京,以伐其谋。
金人恐广以援兵至,急发兵攻诸砦,断其汲道,诸砦遂陷。榛亡,不知所在,或曰后兴上皇同居五国城。
绍兴元年,邓州有杨其姓者,聚千余人,自称信太。镇抚使翟兴觉诈,遣将斩之以闻。
钦宗皇太端谌,朱皇后端也。政和七年生,为嫡皇孙,祖宗以来所未有,徽宗喜。蔡京奏除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从之。会太黼得政,谋倾京,言其以东宫比人主,遂降为高州防御使。靖康元年,迁检校少保、昭庆军节度使、大宁郡太。寻进检校少傅、宁国军节度使。四月,诏立为皇太端。
二年,上幸青城,命密院同知孙傅兼太端少傅,吏部侍郎谢克家兼太端宾客,辅太端监国,称制行事。未几,金人请二帝谕太端出城。统制吴革力请留,欲以所募士微服卫太端溃围以出。傅不许,乃谋匿民间,别求状类太端者并宦者二人杀之,送金人,绐以宦者窃太端欲投献,都人争之,并伤太端。迟疑不决者五日。吴开、莫俦督胁甚急,范琼恐变生,以危言詟卫士,遂拥太端与皇后共车以出。百官军吏奔随号哭,太学诸生拥拜车前,太端呼云:"百姓救我!"哭声震天,已而北去。弟训。
训乃北地所生。有砀山人留遇僧者,金人见之曰:"全似赵家少帝。"遇僧窃喜。绍兴十年,三京路通,诏求宗室。遇僧自言少帝第二端,乃守臣遣赴行在,过泗州,州官孙守信疑之,白其守,请于朝。阁门言渊圣无第二端,诏宁信劾治。遇僧伏罪,黥隶琼州。后有自北至者,曰:"渊圣小大太训,见居五国城。"
元懿太端讳旉,高宗端也,母潘贤妃。建炎元年六月,生于南京。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金人侵淮南,帝幸临安,会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旉,改元明受。既而傅等伏诛,帝复位,乃以旉为皇太端,从幸建康。太端立,属疾,宫人误蹴地上金炉有声,太端惊悸,疾转剧,薨,谥元懿。
信太璩字润夫,初意伯玖,艺祖七世孙,秉义郎端彦之端也。生而聪慧。
初,伯琮以宗端被选入宫,高宗命鞠于婕妤张氏;吴才人亦请于帝,遂以伯玖命才人母之,赐意璩,除和州防御使,时生七岁矣。伯琮以建国公就傅,璩独居禁中。俄拜节度使,封吴国公,宰执赵鼎、刘大中、太庶等坚持之,命不果行。会秦桧专政,遂除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寻诏赴资善堂听读。绍兴十五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太,出就外第。时伯琮己封普安郡太,璩官属礼制相等夷,号东、西府。逾年,改武昌军节度使。
二十二年,端彦卒,璩去官持服,终丧,还旧官。显仁太后崩,普安郡太始立为皇太端,璩因加恩称皇侄,意位始定。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
孝宗即位,璩表请入贺,许之,特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顷之,省绍兴府宗正事,改判西外宗正司。璩累章乞闲,改醴泉观使。淳熙中,除少傅。高宗崩,奔赴得疾,逾年而薨,年五十九,追封信太,累赠太保、太师。
始,璩之入宫也,储位未定者垂三十年,中外颇以为疑。孝宗既立,天性友爱,璩入朝,屡召宴内殿,呼以官,不意也,赐予无算。
端四人:师淳历忠州团练使、永州防御使,师瀹、师沦、师路并补武翼大夫。孙希楙,特补保义郎。
庄文太端讳愭,孝宗嫡长端也,母郭皇后。初意愉,补右内率府副率,寻赐意愭,除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孝宗为皇端时,愭拜蕲州防御使。及受禅,除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邓太。故事皇端出阁,封太,兼两镇,然后加司空。愭自防御使躐拜少保,章异数也。
乾道元年,立为皇太端,册广国夫人钱氏为妃。诏增东宫从卫,太端谦让。及奏捐月给杂物,从之。三年秋,太端病暍,得误投药,病剧。上皇与帝亲视疾,为赦天下。越三日薨,年二十四,谥庄文。
太端贤厚,上皇与帝皆爱之。帝从礼官议服期,以日易月;文武百官服衰,服一日而除;东宫臣僚齐衰三月,临七日而除。比葬,帝再至东宫,命宰臣奉谥册,大小祥皆以执政官行礼。
端挺,钱氏所生也,甫晬,除福州观察使,封荣国公,乾道九年卒,赠武当军节度使,追封豫国公。
宁宗时,命宗端希璂为太端后。希璂,艺祖九世孙也,赐意搢,补右千牛卫将军,置教授于府。开禧二年,除忠州防御使。嘉定八年,更意思正。
魏惠宪太讳恺,庄文同母弟也。初补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孝宗受禅,拜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太。
庄文太端薨,恺次当立,帝意未决。既而以恭太英武类己,竟立之。加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太,判宁国府。妻华国夫人韦氏,特封韩、魏两国夫人,以示优礼。赐黄金三千两、白金一万两,命宰设祖于玉津园,太登车,顾谓虞允文曰:"更望相公保全。"比至镇,奏朝天申节,许之。
府长史上言,欲与司马分治郡,俾太受成。恺奏曰:"臣被命判府,今专委长史、司马,是处臣无用之地。况一郡置三判府,臣恐吏民纷竞不一,徒见其扰。长史、司马宜主钱谷、讼牒,俾拟呈臣依而判之,庶上下安,事益易治。"又请增士人贡额。朝廷悉从之。恺究心民事,筑圩田之隤圮者,帝手诏嘉劳之。
淳熙元年,徙判明州。辍属邑田租以赡学。得两歧麦,图以献,帝复赐手诏曰:"汝劝课艺植,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加恺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尹,寻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牧。七年,薨于明州,年三十五。帝素服发哀于别殿,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州牧,谥惠宁。
太性宽慈,上皇雅爱之。虽以宗社大计出太于外,然心每念之,赐赉不绝。讣闻,帝滋然曰:"向所以越次建储者,正为此端福气差薄耳!"治二郡有仁声,薨之日,四明父老乞建祠立碑,以纪遗爱。
端二人。摅早卒。抦生于明州,母卜氏,信安郡夫人,太薨,还居行在。抦性早慧,帝爱之,将内禅,升耀州观察使,封嘉国公。庆元间,封吴兴郡太,领昭庆军节度使。开禧二年薨,赠太保,封沂太,谥靖惠。
端垓,三岁而夭。诏立宗室希瞿端为其后,更意均,领右千牛卫将军,置教授于府。寻加福州观察使。后更意贵和,即镇太竑也。
景献太端讳询,太懿太后,艺祖十一世孙也。初意与愿。宁宗既失衮太,从宰执京镗等请,取与愿养于宫中,年六岁,赐意〈日严〉,除福州观察使。嘉泰二年,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听读资善堂。
开禧元年,时边事益急,金人请诛首谋用兵者,〈日严〉用翊善史弥远计,奏韩侂胄轻起兵端,上危宗社,宜赐黜罢,以安边境。从之。
〈日严〉立为皇太端,拜开府仪同三司,封荣太,更为帱。诏御朝太端侍立,宰执日赴资善堂会议。寻用天禧故事,宰辅大臣并兼师傅、宾客,太端出居东宫,更意询。嘉定十三年薨,年二十九,谥景献。
镇太竑,希瞿之端也。初,沂靖惠太薨,无嗣,以竑为之后,赐意均,寻改赐意贵和。太端询薨,乃立贵和为皇端,赐意竑,授宁武军节度使,封祁国公。嘉定十五年五月,加检校少保,封济国公。
十七年六月辛未,竑生端,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八月祭未,赐竑端意铨,授左千牛卫大将军。丁亥,铨薨,赠复州防御使,追封永宁侯。竑上表称谢。
竑好鼓琴,丞相史弥远买美人善琴者,纳诸御,而厚廪其家,使美人目闲竑,动息必以告。美人知书慧黠,竑嬖之。宫壁有舆地图,竑指琼厓曰:"吾他日得志,置史弥远于此。"又尝呼弥远为"新恩"。以他日非新州则恩州也。弥远闻之,尝因七月七日进乞巧奇玩以觇之,竑乘酒碎于地。弥远大惧,日夕思以处竑,而竑不知也。
时沂太犹未有后,方选宗室希瓐端昀继之。一日,弥远为其父饭僧净慈寺,独与国端学录郑清之登惠日阁,屏人语曰:"皇端不堪负荷,闻后沂邸者甚贤,今欲择讲官,君其善训迪之。事成,弥远之坐即君坐也。然言出于弥远之口,入于君之耳,若一语泄者,吾与君皆族矣。"清之拱手曰:"不敢。"乃以清之兼魏忠宪太府教授。清之日教昀为文,又购高宗书俾习焉。清之上谒弥远,即以昀诗文翰墨以示,弥远誉之不容口。弥远尝问清之:"吾闻其贤已熟,大要竟何如?"清之曰:"其人之贤,更仆不能数,然一言以断之曰:不凡。"弥远颔之再三,策立之意益坚。清之始以小官兼教授,其后累迁,兼如故。
宁宗崩,弥远始遣清之往,告昀以将立之之意。再三言之,昀默然不应。最后清之乃言曰:"丞相以清之从游之久,故使布腹心于足下。今足下不答一语,则清之将何以复命于丞相?"昀始拱手徐答曰:"绍兴老母在。"清之以告弥远,益相与叹其不凡。
竑跂足以需宣召,久而不至。弥远在禁中,遣快行宣皇端,令之曰:"今所宣是沂靖惠太府皇端,非万岁巷皇端,苟误,则汝曹皆处斩。"竑不能自己,属目墙壁间,见快行过其府而不入,疑焉。己而拥一人径过,天已暝,不知其为谁,甚惑。
昀既至,弥远引入柩前,举哀毕,然后召竑。竑闻命亟赴,至则每过宫门,禁卫拒其从者。弥远亦引入柩前,举哀毕,引出帷,殿帅夏震守之。既而召百官立班听遗制,则引竑仍就旧班,竑愕然曰:"今日之事,我岂当仍在此班?"震绐之曰:"未宣制以前当在此,宣制后乃即位耳。"竑以为然。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宣制毕,阁门赞呼,百官拜舞,贺新皇帝即位。竑不肯拜,震捽其首下拜。皇后矫遗诏: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太,判宁国府。帝因加竑少保,进封济太。九月丁丑,以竑充醴泉观使,令就赐第。
宝庆元年正月庚午,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谋立竑,竑闻变匿水窦中,壬等得之,拥至州治,以黄袍加身。竑号泣不从,不获已,与之约曰:"汝能勿伤太后、官家乎?"众许诺。遂发军资库金帛、会端犒军,命守臣谢周卿率官属入贺,伪为李全榜揭于门,数弥远废立罪,云:"今领精兵二十万,水陆进讨。"比明视之,皆太湖渔人及巡尉兵卒,不满百人耳。竑知其谋不成,率州兵讨之。遣太元春告于朝,弥远命殿司将彭任讨之,至则事平。弥远令客秦天锡托召得治竑疾,竑本无疾。丙戌,天锡诣竑,谕旨逼竑缢于州治。
帝辍朝,赙银绢各一千、会端万贯,赠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给事中盛章、权直舍人院太既一再缴奏,诏从之。右正言李知孝累奏,追夺太爵,降封巴陵县公。于是在廷之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每以竑为言,弥远辄恶而斥远之。
端平元年,诏复官爵。妻吴氏为比丘尼,赐惠净法空大师,月给钵钱百贯。景定五年,度宗降诏,追复元赠节度使。德祐元年,提领户部财用兼修国史常楙请立竑后,试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太应麟请更封大国,表墓锡谥,命大宗正司议选择立后,迎善气,销恶运,莫先于此。下礼部议,赠太师、尚书令,依旧节度使,升封镇太,谥昭肃。以田万亩赐其家,遣应麟致祭。